電商重啟價格戰,淘特的機會來了
來源/電商報Pro
作者/李迎
拼多多曾經最大的對手,現在怎么樣了
日前,拼多多公布了2022年財報,利潤大漲341%。
上線8年的拼多多還在“狂飆”,曾經被外界視為拼多多最大的對手淘特,
現在又怎樣了呢?
在阿里最新發布的2023財年第三季財報中,關于淘特的描述為“淘特和淘菜菜通過優化用戶獲取的投入和提高整體運營效率,持續實現虧損同比收窄……在淘寶和淘特上 M2C 商品產生的支付 GMV 同比增長超過 35%!
無功也無過,淘特似乎漸漸“泯然眾人矣”,成為阿里旗下不起眼的業務。
但俗話說,一款產品最受關注的時刻有兩個,一個是剛上線,一個是消失的時候。
淘特近期最引人關注的時刻,或許是月初時有媒體報道稱,淘特APP被半放棄,團隊大部分人員被并入淘寶。
但好在,淘特馬上就進行了辟謠。淘特相關負責人回應稱,淘特今年正在繼續加碼產業帶,會有更多小二直接工作在產業帶,由此帶來一些業務調整,不是什么戰略變化。淘特App會一如既往服務好用戶,淘特也不會合并到淘寶。
而梳理淘特的這段時間的動作,可以看到,雖然不復巔峰時期的聲量,但淘特還是在穩扎穩打的前進著。
淘特主打的是源頭直供模式,經過2年多發展,淘特目前已服務全國所有主要產業帶近百萬工廠,淘工廠源頭直供工廠同比去年3月增長103%。
去年10月,淘特旗下的淘工廠推出了“淘工廠VIP”,不到半年的時間,淘工廠會員數就超過了600萬。
而正如淘特負責人所說的一樣,今年2月以來,淘特加大了對產業帶的投入力度。
比如在義烏等主要產業帶城市開啟招商會、大量招聘“廠小二”扎根全國產業帶尋找源頭好貨、聯動1688建設線下服務站、圍繞888個商品類目挖掘優質源頭供給,并且將在類目孵化出一個單品銷冠王等等。
扎根產業帶,做短供應鏈經濟,淘特依然堅定地走著自己的發展道路。
用戶數破3億,然后呢?
作為阿里對標拼多多的產物,淘特也有過幾年“狂飆”的日子。
2020年3月,淘寶特價版正式上線,成為阿里獨立運營的項目;2021年5月,淘寶特價版正式宣布品牌升級,更名為“淘特”,進一步與淘寶做區分。
在阿里的全力扶持之下,只用了兩年的時間,淘特的用戶數量就突破了3億,是阿里內部用戶增長速度最快的產品,也是用戶增速最快的電商平臺。
2019年開始,阿里的年活躍買家數增長放緩,而淘特的強勁的成長速度,讓外界將其視為阿里新的增長引擎。
不管是在2022財年業績報告,還是在張勇致股東信中,都反復提到了“本財年淘特超過3億的年度活躍消費者當中,20%從未在淘寶天貓上購物!
但淘特的高光也似乎止步于此了。
作為阿里商業帝國的營收支撐,在2022財年第四季度,成立19年的淘寶首次出現了GMV下降,危機感浮現的阿里加大了降本增效的力度,各個業務都要都要開始自食其力、獨立生長。
要知道,淘特取得3億用戶的背后,離不開阿里的持續輸血。
財報數據顯示,這幾年阿里的銷售費用增幅遠高于營收的增幅,而銷售費用首次激增的2021財年,正是從2020年4月開始計算,這跟淘特的成立時間非常接近。
而在2022年財報中,阿里分析利潤大減的主要原因,就是“對淘特和淘菜菜的投入增加、為用戶增長而增加的費用,以及我們支持商家的舉措!
與此同時,雖然淘特用戶增速喜人,但是拼多多同期的年活躍買家數量已經達到了8.9億,二者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巨額投入下,淘特對內的作用還未體現,對外的“狙擊”也不成功,顯而易見的,淘特就是阿里降本增效的主要對象。
因此,如何實現用戶價值最大化,成為淘特的最新任務。進入2023財年后,淘特調整了業務指標,第一指標設為MAU,核心策略圍繞著用戶留存和復購。
為了留存和刺激復購,淘特去年的動作也不少。
比如去年9月,在搜索這個重要的流量入口,淘特的搜索首坑取消了競價,零廣告招租,以此篩選有價格優勢的商品;在11月時,淘特還上線了“微店鋪”和“心動搜索”兩個新功能,繼續在用戶的搜索體驗上下功夫。
當然,這些舉措對于用戶留存和復購的具體效果如何,我們還不得而知。
而在阿里財報上,關于淘特的寥寥幾句描述,都是在強調其虧損有所收窄。
電商重啟價格戰,淘特機會來了
雖然主要的目標人群都是對價格比較敏感的消費者,但和拼多多簡單直接的打低價牌不同,淘特更多的是強調性價比。
淘特運營總經理文珠也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承諾,淘特不是純粹地做低價,而是去中間環節的好貨低價,要做一個讓消費者省錢、讓供給源頭賺錢的直供電商。
所以,這幾年淘特的核心動作都是致力于縮短工廠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扎根產業帶,做短供應鏈經濟,實現成效最大化。
而今年淘特持續加碼產業帶的舉措,更是有著應對電商市場的新變化的意味。
劉強東回歸后,京東重新拿起了低價武器,開放個人賣家入駐、上線百億補貼,想要用低價奪回失去的市場份額的決心十分強烈。
而淘寶今年確定的五大戰略,也時隔許久的定下了“價格力”。
但是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對于京東做百億補貼的行為,張勇提到,沒有哪一家公司可以通過自身的持續價格補貼來改變局面。
“技術創新,包括商業機制的創新,讓商家愿意把最好的商品最好的價格給到他的消費者,一個人補貼全平臺是補貼不過來的!
這意味著,阿里追求的低價是極致的性價比,而非絕對的低價,這與淘特的發展路徑也是一致的。
事實證明,一味靠補貼的價格戰不是長久之計,從供給端入手,拿下優質低價的供應鏈,才能有更高的競爭力。
因此,產業帶供應鏈成為了京東、阿里、拼多多、抖音等電商巨頭的必爭之地。
而這對已經在產業帶探索多年的淘特來說,無疑是一個獲得新增長的好機會。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