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頭部化妝品公司起訴上萬家店!
來源/青眼
撰文/青禾
近日,上海家化與一商戶的糾紛案引起媒體注意。青眼進一步調查發現,上海家化作為原告,在河南鄧州市、山東萊陽市、重慶忠縣、吉林輝南縣、河南息縣五地,共有48起民事一審案件開庭。這些案件均屬于侵害商標權糾紛案件,被告為便利店、超市等。
青眼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搜索發現,上海家化就侵害商標糾紛已發起上萬起訴訟,主要為“六神”品牌維權。無論是訴訟量,還是被告群體廣泛程度,這可謂是一場規模浩大的品牌打假行為。
5年發起上萬起訴訟
企查查顯示,上海家化身為原告,發起的上萬起訴訟,均是商標侵權案,涉及品牌幾乎均為“六神”。從時間上來看,上海家化起訴時間集中發生在2018-2022年,5年間,起訴案件高達13000多起。另外,在2023年,上海家化已發起800多起訴訟,其中尚未開庭的案件達22起。
青眼梳理發現,上海家化訴訟對象涉及全國各地,案件在各地分批次進行了審理和宣判。比如,6月28日,上海家化和河南鄧州市25家副食店、小超市、購物廣場的訴訟案件,已相繼開庭;6月26日-7月3日,與重慶忠縣19家店鋪的案件也已開庭,或將開庭。
在這些案件中,上海家化的起訴理由基本是:相關店鋪銷售的“六神”花露水為假冒上海家化商標注冊專用權的商品,侵犯了上海家化“六神”商標的專用權,要求侵權主體立即停止使用并賠償損失。
從結果來看,少部分案件以調解方式結案,上海家化公司隨后撤訴;大多數案件均以超市、小商店被判侵權賠償告終,賠償金額在500-73000元左右。按最低賠償金額500元計算,5年內,上海家化索賠金額達669萬元。
另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僅2023年1-6月,上海家化從819起案件中獲賠68.48萬元。
比如,近日,上海家化與息縣孫廟鄉鄭家副食門市部侵害商標權糾紛民事一審判決書公布。
根據判決書,2022年8月25日,上海家化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在浙江省桐廬縣公證處公證員的監督下,至被告營業場所,購買了六神花露水1瓶。后在公證人員的監督下,由上海家化公司委托的工作人員對該封存物品進行拆封和鑒別,并出具了產品鑒別書,證明該商品屬于假冒偽劣產品。
▍截自中國裁判文書網
對此,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人民法院認為,上海家化是第1062398號“六神Liushen”文字及字母商標、第1116603號“六神”文字商標的注冊人、依法享有商標專用權,合法權益應受相關法律保護。鄭家副食所售產品瓶身明確標有“六神”字樣,經鑒定屬假冒偽劣產品,屬于商標侵權行為。
最終,法院判決被告鄭家副食立即停止銷售侵犯原告上海家化“六神”花露水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并賠償上海家化4000元。
貪小便宜吃大虧
值得一提,青眼發現,在不少案件中,被告均未予答辯,或未到庭答辯。另外,據媒體報道,有被告稱,“是否涉及侵權及假貨,無法辨別出來,上海家化可能自己也鑒別不出來,要拿去專業機構進行鑒別。”
此外,還有不少被告表示,采購假冒“六神”花露水時,未查驗供貨者的《營業執照》等資質信息,亦沒有留存相關購貨憑證,這使得舉證比較困難。
比如,在上海家化與金華義烏某超市的案件糾紛中,據媒體報道,被告表示,“店里的化妝品都是從義烏副食品市場批發進購的,起訴所提的那瓶六神沐浴露,外包裝跟真的一模一樣,批發價也差不多,在進貨時,根本沒法辨別真假。”
對此,上海某新銳品牌創始人告訴青眼,花露水這個產品因其在市場上存在多年,很多生產技術本身并沒有太多的門檻,比如玻璃瓶、標簽,甚至內料、香味都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的確小攤主們很難鑒別真假。不過,他同時表示,“近幾年,隨著產品數字化,品牌采取一物一碼的方式,給每個產品附上一個唯一的身份證,通過數字化的追溯體系,店主可通過網絡,簡單辨別產品的真偽。”
另外,“廠家打假針對小型終端零售商,而不是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的窩點”,也是不少店主存在疑惑的一點。對此,某資深行業人士指出,一是假貨并沒有生產廠家,品牌方很難找到源頭窩點,所以會對終端的店主們出手。
二是通過打擊一些終端零售商,可以順藤摸瓜,對進貨渠道進行盤查,進而有可能會挖出上游經銷商甚至源頭供應鏈。三是從品牌方的角度來講,打假會一視同仁。如果有制售假貨窩點的信息,品牌方同樣也會重拳出擊。畢竟,這會是效率相對更高的一種方式。
北京市道可特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申友福則向青眼表示,“不同于消費者,小超市和商鋪作為銷售終端,更應該加大自身的辨假力度和風險防范意識。尤其需要通過正規渠道進貨,不能一味貪圖便宜,以低于官方指導市場售價且無法進行合理解釋的價格進貨。”
他提醒,“在進貨時,還應要求批發商提供渠道的來源證明,規范進貨交易手續,進貨單不能只寫雙方商號的簡稱、昵稱,甚至是老板或銷售人員的別名、綽號,而應當規范的書寫全名并加蓋印章,避免無法證明進貨渠道。”
對侵權、假貨零容忍
前幾年,國際美妝大牌占據我國化妝品市場“半壁江山”,大牌熱賣化妝品也因此成為假冒的重點對象。但近幾年,隨著國貨日漸崛起,國貨品牌也被“盯上”。不過,當下很多知名大牌已主動出擊,線上線下搜集商標侵權證據,進行維權。
據了解,早在幾年前,上海家化就對商標惡意注冊、商標侵權等行為開展常態化監測。
僅2020年,上海家化就阻止20余件惡意摹仿“佰草集”商標的商標申請注冊,通過線下方式開展主動維權2000余次,通過線上維權關停186家售假網店,刪除1500余條侵權鏈接。
上海家化董事長潘秋生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采訪時曾表示,“雖然維權成本不低,但是這項工作是值得的。”
從其他品牌在維權上的投入來看,2020年3月,花西子公開招募“打假官”,而后又追加了30萬打假基金;2022年3月,新銳功效護膚品牌HBN斥50萬重金招聘打假專家團。
對于這萬起訴訟,有業內人士也猜測上海家化所花費的資金、精力不小。不過,一位不愿具名的法律人士表示,“對于公司或品牌方而言,像這類商標、知識產權的小額訴訟,花費不大,背后一般有專業的律師團隊在專門維權,而且一般都能贏。”
某化妝品行業人士也表示,“一般大品牌都會有自己的法務部門,或者專門成立負責打假的部門。一是維護品牌形象,一些假貨很有可能會伴隨質量問題,當消費者投訴到監管部門后,這會對品牌形象造成影響。二是生意影響,假貨其實是在蠶食品牌正常的市場份額,不光是首次購買的損失,如果消費者第一次使用假貨導致不好的體驗感,也不會有后續的復購。”
上述化妝品資深行業人士則直言,“在新品牌的快速增長期,品牌的主要精力會放在如何拓新上,市場上會有假貨,品牌也會打假,但不會占據品牌發展的主要精力。隨著品牌的發展,所謂人紅是非多,假貨也會如雨后春筍一般出現。不過,打假訴訟一般工作量比較大,效率也相對比較低,但品牌方也是無奈之舉,往往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不難發現,對任何一家想要可持續發展的企業來講,打假是一場持久戰,更是進攻戰。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