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也要拉蔣凡一把?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 老刀
曾經有人預判中國的電商未來,是兩個80后的決戰,一個是阿里的蔣凡,一個是拼多多的黃崢。黃崢出生于80年,而蔣凡出生于85年,黃崢是拼多多的創始人,而蔣凡曾被坊間認為是呼聲最高的阿里“接班人”。
阿里最新公布的截至3月31日的2023財年財報中披露,蔣凡再次加入到了阿里巴巴合伙人的名單中,同時,蔣凡還身兼阿里3家業務集團(國際數字商業、淘寶天貓、菜鳥)的董事。從除名到再次進入阿里的最高權力機關,中間經歷了三年,蔣凡走出了三年前的輿論漩渦。而更重要的是,這三年中,蔣凡率領的阿里海外業務拓展,顯然已經得到內部的高度認可。
1、特別能打
2013年,阿里花8000萬美元收購了蔣凡在創新工場開發的友盟。當時,友盟覆蓋了近6億臺活躍設備、18萬個APP、6萬開發者,積累了大量移動互聯網應用數據。而蔣凡在移動端的能力也得到了當時阿里COO張勇的認可。阿里彼時正準備大舉進軍移動端,蔣凡顯然是個駕輕就熟的人才。
彼時28歲的蔣凡就已經實現了財富自由。據說張勇說動蔣凡的是對未來人生價值的夢想:“想不想咱們一起折騰點事情?以后你可以講故事給孫子聽;想不想一起在阿里這個舞臺上表演一下?留下一點記憶?”
據稱,蔣凡在阿里內部沒有花名,直接以“淘寶無線事業部資深總監”的身份進入。2016年,手淘繼續升級內容、推出直播,打造消費類媒體平臺。這一年,淘寶無線交易占比暴漲至80%以上,月度活躍用戶超4億。2019年,蔣凡成為阿里的總裁,管著阿里的當家主業——淘寶和天貓,可謂風頭一時無兩。
對于蔣凡其人,之于阿里而言,其最重要的能力有三:
第一,蔣凡極其敏感地捕捉到市場的趨勢動向,這對于掌控超級大船的領頭人而言,是一種戰略的洞察和認知能力。比如在很早的時候,蔣凡就已經意識到移動電商的崛起;在征戰海外市場的過程當中,深刻認識到海外電商與國內電商的差異之處。
第二,極善于梳理整合,刪繁就簡,聚焦于根本。在龐大的業務體系,紛繁復雜的業務結構當中,做哪些,不做哪些,哪些業務指針是最重要的優先級,是在戰略洞察之下的策略權衡。比如在手淘時代,蔣凡最重要的是聚焦于用戶體驗和流量的運營,這是一種重要的策略選擇能力。
第三,開創最有效的新工具和方法論能力。在最后的落地層面,需要通過創新的方式來解決某個特定的最為重要的核心問題。比如,在移動流量紅利將要見頂的時候,蔣凡創造了直播的方式來形成新的流量高地,這是一種獨特的、具有天馬行空意義的工具創新和方法論創新。
2、國際數字商業板塊表現亮眼
在國內市場,電商格局幾乎已成定勢,流量紅利的增長早已見頂,電商大促的市場撬動效用越來越低,出海幾乎成為新增長來源的唯一路徑。2020年的輿論漩渦事件之后,蔣凡遭遇人生中最大的“滑鐵盧”。
對阿里來說,蔣凡這樣的干將顯然不可或缺。2022年1月,蔣凡正式接手海外業務。當時外界對這一變動各有解讀,有人認為是蔣凡被貶,離開了阿里最重要的業務中樞,也有人認為,阿里依然看好蔣凡,把未來最重要的戰略躍遷交給了特別能打的蔣凡。
一年多時間,蔣凡再次回歸合伙人,驗證了第二種判斷的正確性。
蔣凡執掌的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旗下包括速賣通、Lazada、Trendyol和Daraz,分別覆蓋全球、東南亞、南美、南亞等地區。在國內電商蓬勃發展的階段,阿里的國際業務一直在內部視為邊緣業務,形式多樣,在面對不同海外市場時彼此分散,散落在各個業務板塊當中,由不同的高管分管。直到2022年初,阿里將所有的海外業務合并,交由蔣凡統一管理。
對于阿里來說,海外電商業務包括了大量收購來的不同平臺,到底以什么樣的業務模式統籌這些平臺,或者根據不同的區域市場制定不一樣的運營模式,本身就是巨大的挑戰。
據報道,接手這些錯綜復雜的海外業務之后,蔣凡對這些業務一直處在梳理狀態,其一半時間在國內,一半時間都在海外看市場,“英語進步飛快。”
戰略上,蔣凡將用戶體驗和供給端質量放在了核心地位。資源上為了優先扶持海外倉商家,上線了AEMall,對優質供給進行分層,并開發了重點國家的獨立應用,進一步加強了本土化運營。
同時,蔣凡也進一步對組織架構、經營策略、戰略方向等的梳理和調整,確定跨境+本地模式的策略,最終實現了業務上的破局。
“他沒有用以前在淘系的思維來做海外,而是先學習,想清楚后再給團隊提出具體策略和方向,抓本質一直是他的強項,從最后的結果來看,他的策略都是對的。”
2022年7月,蔣凡開了一次速賣通管理者大會,在這次管理者大會上,他和管理團隊統一思路,速賣通要從平臺模式轉向「平臺+全托管」的業務模式。5個月后,全托管啟動招商,隨后,在海外55個國家推出了「AliExpress Choice」頻道。
公開數據顯示,Chocie的推出,帶動速賣通進入了快速增長軌道。今年3月,速賣通訂單同比增長超過50%。
阿里財報顯示,過去一年,蔣凡所執掌的國際數字商業板塊表現亮眼,成為了阿里新的增長引擎。
以自然年2023年Q1(對應阿里2023年財年Q4)為例,該季度,阿里整體營收同比增長僅為2%,國際數字商業收入同比則在29%達到185.41億元,其中包含Lazada、速賣通、Trendyol和Daraz等在內的國際零售商業營收更是同比大幅增長41%。
較高的增長,也直接帶動了國際數字商業版塊的權重提升。財報顯示,在該季度,國際數字商業集團整體營收達到185.41億元,占阿里巴巴集團總營收(2082億元)的9%,與云業務收入(185.82億元)基本持平,僅次于淘天集團,其收入同比增速更是處于新拆分的六大集團營收同比增幅首位。
3、馬云“助攻”
2020年,阿里在調查蔣凡事件之后發布公告稱,“未發現利益輸送,但個人家庭問題處理不當”。所幸的是,“沒有利益輸送”,僅僅是個人家庭問題處理不當。這樣的定性也足可見,阿里給了蔣凡足夠的重新再來的機會。當年事發后一個月,馬云公開露面,到千島湖釣魚,現場的合影照片顯示,蔣凡隨行,同框的還有張勇等人。當時照片的流出,足見阿里最高領導人對蔣凡的支持。
今年六月底,馬云先后造訪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三個南亞國家,前兩天,馬云又被人拍到現身波黑首都薩拉熱窩,這一系列的行程被很大程度上解讀為馬云在為阿里的海外業務動用他的影響力和人脈資本。
一些內部人士表示,馬云訪問的南亞三國,都是阿里旗下達來贊布局的重要國家,2018年阿里全資收購達來贊Daraz,5年時間把300萬用戶做到了1500萬以上,達來贊也成為蔣凡掌舵的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的重要板塊。
不過,擺在蔣凡面前的挑戰依然巨大。跨境電商正在進入更激烈的競爭周期,Temu、TikTok、SHEIN們虎視眈眈,阿里在海外市場必將迎來更慘烈的對決。
毫無疑問的是,隨著蔣凡被賦予更高的權重,38歲的他將獲得更大的自由空間。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