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檸季創始合伙人汪潔:混亂與效率、野心與克制
來源/新腕兒
撰文/憐舟
從投資人到親自下場做飲品連鎖,汪潔沉淀多年的調配資源能力,完整的復刻在檸季項目中。2021年,從未喝過檸檬茶的汪潔一腳踏進了檸檬茶賽道,創立了檸季。
拉融資、建團隊、搭模型……檸季僅用兩年多時間就完成數億元融資,門店數量1800多家,成了創投圈一匹人人艷羨的黑馬。
一個做戰略投資出身的人,能用如此之短的時間在餐飲業殺出重圍,放在幾年前,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可能汪潔自己也沒有想到。她曾做自助點餐機軟硬件開發、加盟商、瑞幸顧問、投資……就十多年創業生涯,汪潔已然成功了。直到遇到檸檬茶,一個具備很大互聯網商業化空間的類目。
她推翻原先以產品為核心的商業模型,將產品作為基石,創建大產品思維,打造新的行業規則和玩法。這和汪潔的性格,以及過往優秀成績所積累的自信,均有莫大的關系。
數億元資金流入,一筆新鮮的熱錢,讓創投圈內變得尤為熱鬧——正如五年前的互聯網新消費風口。
在汪潔身上,你能看到三個顯著的特點:她戰略眼光精準且長遠,像狼一樣兇殘且勇敢,發現檸檬茶后,敏銳的嗅到潛在的機遇,短時間內調遣集結巨額資金和團隊,敏捷下手,一舉捕獲;
她很自信。做檸季之初,她很清楚自己要什么,設定“3年規劃和5年戰略”目標,再以結果倒推所需要的模型標準和團隊配置,項目順利前進運作;
她還很真性情。會直言不諱的談起公司團隊成員在發生沖突時,“我不怕混亂,如果沒有混亂,我會制造混亂,因為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看到他們真實的能力水平。”
汪潔和她所創立的檸季,無論放在餐飲界還是互聯網界,這個項目的架構設計和嫻熟的運作水平,都是值得借鑒和思考的。在創投圈中,這個被作為典型的項目,無論未來會如何發展,其整個運作過程,還是很精彩的。
以下是《新腕兒》與汪潔訪談對話內容撰寫的文章內容:
01
三五規劃,以終為始
創始人的價值觀,會完整的影射在公司的價值觀上。不同的能力側重下,每家公司對外呈現出的風格和氣質自然截然不同。
以汪潔為主導的檸季,就是一家極其“商業”的公司。這家公司戰略目標清晰,勻速前進,儼然是一臺商業武器,容納萬千。
有意思的是,做檸季前,汪潔幾乎沒喝過檸檬茶。“很久前就在香港的茶餐廳喝過,但沒專門喝過這種飲品,很少,感覺太酸、太澀了。”
在食品飲料創業者中,這種回答還是蠻少見的。
雖然沒多喝,但并不妨礙投資出身的汪潔洞察現制檸檬茶的品類價值。“我很看好那種‘前十年存在,后十年不會消亡’的品類,這類產品具備穿越大周期的條件和能力,而檸檬茶恰好符合我的考察要求。”
彼時,整個廣東已經有6000多家檸檬茶店了,市場情況直觀印證了檸檬茶在南方的潛力。
2017年前后,創投圈掀起檸檬茶風口。幾乎在同一時間,檸檬茶品牌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華南市場,類似于丘大叔,都是當時的一員。
“將檸檬茶帶出廣東,去往別的城市”,一度成為蓄勢待發的創業者們共識的機會。
這種商業現象,讓汪潔更確信檸檬茶的商業價值。
即便看好檸檬茶,但她畢竟不懂這種飲品,也不愛喝。就是當時,汪潔和檸季合伙人傅傅的父母認識了,“傅傅本身在廣東讀書,對檸檬茶很熟悉,后來他就成為我的合伙人了。”
這位1998年出生的創始人,是整個團隊中,最懂檸檬茶的成員,也是最懂年輕人消費習慣的人。
與傅傅合作后,對方負責外觀設計和產品研發。項目正在初步啟動中。
和其他項目不同,很多項目都是走一步看一步的打磨商業模型,適時調增業務內容。但汪潔戰略目光長遠之處體現在,從她確定做檸檬茶開始,要在檸檬茶上建立起一棟怎樣規模的商業大廈,她想的很清楚。
而她的聰明之處也在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清楚如何得到它。
“我們在開第一家店前,3年規劃和5年戰略已經做完了。”汪潔說。
從最初,她就將檸季定義為一家高估值的互聯網公司,因此,她只想選擇互聯網基因。而這種商業打法下,汪潔表現出的人設,并非是一位傳統的餐飲創業者,而是一位以效率為先,用數據說話的企業結構師,隨時調遣資源,推動商業戰車滾滾向前。
在A輪融資時,汪潔連續見了100家以上的投資機構,A+輪也見了50家以上。“我只傾向于互聯網基金,當時財務投資人不需要盡調就要給我們打錢,我們都拒絕了。”
以往認知來講,互聯網基金強調數據和投資回報率。但汪潔認為互聯網基金更善于理解他們。“互聯網基金是長期主義,我在他們的投資板塊中可能是一塊很小的存在,他們不會要求我在短時間內,給出一些財務回報。”
但如果拿消費投資人的資金,“對方會要求在既定的時間內退出,要求承諾上市時間,但對于餐飲行業來講,這么做很容易造成動作變形,影響整體節奏。”
就這樣,不到半年時間,檸季接連完成A輪和A+輪融資,資方均為知名互聯網基金字節、順為資本和騰訊。
確定目標,迅速找到資本支持,汪潔的資源調遣能力進一步顯現。
02
將品質標準化
對于一些商業選擇背后的思考,汪潔多次用“看你想要什么”作為回答。在商業世界,不同目的,自然取舍不同。
項目還沒開始起步,檸季的戰略規劃已經制定好,剩下的就是執行。
這項目標的達成,需要同時調遣足夠大的資金,組建優秀的團隊和組織架構,還有精密的商業模型、門店模型。
這種行事方式和運作節奏極其考驗創始人的自信、能力和資源調遣能力,以檸季后來的故事走向來看,汪潔顯然具備一系列商業操盤的素質能力和水平。
戰略目標制定完成后,檸季的第一家店在長沙一個很普通的地址開張了。
檸季有8家直營店。“我們在長沙選了一個不是特別好的地址,就是為了測門店模型,當時一天就賣了一萬五,因此,開第一家店的時候,其他店都在陸續開了。”汪潔說。
門店模型經市場測試后是成立的,具備重組的運營空間,隨即開放加盟,迅速鋪開長沙市場。
在市場選擇和門店模型測算時,汪潔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他們只開放南方市場,毅然放棄北方市場,只為效率。
“南方市場的門店密度很高,可以提高效率。為什么不去北方市場,就是因為門店密度太低了,正常在南方,我們一個督導每天能巡店20到30家,但如果在北京的話,督導只巡了兩家店就會很累,效率低,收入難以覆蓋成本。”
門店模型的制定上,汪潔也體現出效率為先的權衡。
“我們的產品沒有奶蓋、芋圓、少糖、糖量這些選擇,顧客到店點單后,十幾秒就可以出品,整體運作效率極高。”汪潔說。
舍棄了產品的豐富性,消費者少了很多個性化選擇,取而代之的是高標準化、規模化的商業模型所帶來的強大復制力。
除此之外,檸季的數智化方面也在這兩年投入了超過一億元的資金,門店安裝了監控,總部會通過攝像頭監督店內制作情況。未來能夠完成精細到放了幾片檸檬、搖杯搖了幾次等環節,簡潔的產品矩陣外加標準的生產流程,在這家20平米的店鋪內,人力和門店模型完美的融合運轉,產品口感不會在高速擴張中遭受干擾。
加盟商和總部的利益是天然對立的。不過,加盟商的目的通常就是為賺錢,而汪潔也是順水推舟,總部上下所有部門的KPI指標都是圍繞著一個北極星指標:門店賺錢,“所以加盟商只要聽話照做,比如外賣訂單要控制在35%以內,差評要挨個電話回復,該賠付賠付,認真回復差評內容,加盟商只要聽話照做,堅持執行就能賺錢。”汪潔說。
聽起來簡單,執行卻不容易。“堅持很難,就像告訴你要健康飲食,你今天說知道了,回去后沒多久就會懈怠,所以日常的運營督導就非常重要。”
在不同的階段,她會順勢做一些妥協。
在項目初期,缺一位負責招商的人員。據汪潔描述招聘第一位招商人員的過程。就很簡單,“他和他朋友一塊過來,他朋友加盟了我們,我發現他自己很愿意與人溝通,還很有親和度,會為對方著想,這是一種很難得的品質,就留下來做招商了,日常負責接待、咨詢之類的事情。”汪潔說。
如果在后來了解汪潔的招人標準,還有她親手搭建的團隊陣容后,坐在她對面聽到這段招人經歷時,那一瞬間是不太相信的。
她隨即補充道,“剛開始你沒辦法設定很高的招人標準,1.0階段、2.0階段和3.0階段的用人標準都是不一樣的。”
03
制定規則,“打破”規則
如果說在賽道選擇和項目打磨上,汪潔呈現出細致、敏銳、果決的特質,但在商業戰場上,她又充分展示出真性情的一面。
“我一直說這次是我最幸福的一次創業。我擁有如此強的團隊,我的能力是整個團隊中最弱的,我為什么要管他們?我是一個組織者,不是一個管理者。”
這里要講到汪潔對檸季最自豪的地方——人才儲備,組織架構也被汪潔視作對外最強的競爭壁壘。
以高層基因來看,汪潔請來最懂互聯網、營銷、財務和人力資源的人才來運營檸季。
汪潔自己也說到,“從公司成立第一天,我就在招CEO了,我花了大力氣招人,投入很多時間精力,只要招了非常好的人進來,很多事情都不是問題。像我們的CEO金山,在來這里之前,一天餐飲都沒做過,但他在自己的領域很頂尖。”
高手林立的檸季,也有煩惱。
將最頂尖的人才集中起來,放在同一個體系中會出現“一山不容二虎”的情況。
“我們團隊成員是各個領域的頂尖人才,有麻省理工、清華等名校畢業的人,也有很多出自外企,還有十幾個都有創業經歷……都拿過很大成績,很有個性,這種情況下,如何讓大家高效合作,通過磨合構建信任,還需要時間。”汪潔說。
一般公司內部出現嚴重內耗,創始人容易心力交瘁。但汪潔聊起這些內容看起來很輕松,心態很好。
“我都是組織者的角色,看著他們發生沖突,讓他們自己解決,我從不怕混亂。我的飛書簽名是‘秩序的擁護者,混亂的制造者’,如果不夠混亂,我會制造混亂。這樣一來,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看到他們真實的能力水平。”
汪潔的真性情,不止體現在這件事上。參加公開活動對外演講時,她的PPT中有一頁是“我的使用說明書”,上面寫了她對員工的期待和溝通方式,包括自己的喜好,準確的說,是她的行事風格,例如“我的雷區與底線:我個人需要安全距離/抗拒所有非工作話題/不能容忍任何形式的造假和愚忠。”
在對內管理上,汪潔充分授權,現在只參加公司的周會和季會,不干涉公司內部管理,運營就交給CEO金山負責。
而汪潔可以騰出手來,把時間放在搜索人才、考察項目、思考公司未來規劃和戰略部署,關注著外面的世界。
結語
誠然,擁有如此多特質的汪潔不會止步,也不會滿足于此。
在高管團隊的組織和駕馭力上,汪潔所展示出“企業結構師”的運作特質,再次呈現在公司的資本并購中。
自誕生起,檸季從來就不是一家單純的檸檬茶公司,他們的所有業務核心是服務于“水”,“只要是水,我們都會關注”。
去年5月,檸季全資收購控股咖啡品牌RUU,這是一家湖南的直營咖啡品牌,創始團隊為前星巴克和字節系員工為主。
對于公司的對外收購戰略,汪潔表示,“我們會考慮這款產品有沒有特色,這支團隊是否可以被我們接管復用。”
就在最近,據公開消息,檸季有意收購華潤集團旗下的咖啡連鎖品牌太平洋咖啡,交易額估計在3億-5億元區間。檸季方面并未正面回應此事,雖然汪潔本人通過朋友圈確認公司的確有收購計劃,但“至于收購對象最終是不是太平洋,一切隨緣。”
新腕兒在和幾家飲品品牌創始人交涉中得知,有飲品品牌已經去檸季總部跟汪潔本人洽談合作相關內容,據此推斷,檸季收購計劃仍在進行中。
我們認為,檸檬茶品類天然具備的創新局限性,這構成品牌的發展阻礙,而檸季頻頻出手并購業內品牌的舉動,將逐步鞏固自己的業內地位,以提高市場滲透率。這或將成為檸季在本輪檸檬茶浪潮中勝出的關鍵勝負手,而這家明星企業或將為IPO前的沖刺階段,進行大量緩沖沉淀的準備。
在這個餐飲項目中,我們會看到互聯網模式與餐飲密切融合后的結果,像一臺商業戰車,給加盟行業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打法。
這臺商業戰車的極端行駛速度,是汪潔性格、行事風格和思考方式的集中體現。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