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便利店本來就會根據商圈不同,制定不同的差異化策略,不會盲目100%復制一個模板,模板數量可以不斷積累,可以多達幾百種。而集中化的批量生產本來就能降低成本,怎么會各門店各自為戰的制作價格更低?味道好吃這個恐怕也不是普遍真理吧?況且門店自己做加工,成本僅僅是“一兩位上年紀的主婦”那么簡單嗎?就不需要原料采購,就沒有原理的物流運輸了?不集中采購,原料價格會下得來?況且食品安全、衛生、品質怎么保證?食物口感怎么延續統一?主婦換個人,是不是就換個味道?個人觀點,不是抬杠,僅為探討思考。
-
K11有自己的特色和血統,確實做到獨樹一幟,只不過是否能夠提升項目運營效率?獨特價值是否能讓顧客感知到?就考驗鄭志剛的水平了!
-
無人超市最大的問題我認為有兩個:(1)成本問題,包括投入成本和運營成本(2)誠信問題,中國人的國民素質并未達到想象中那么高,因此無人超市如何防損就成為一個更值得深思的問題了。
-
騰訊和華潤的戰略性合作很大可能會有的,但是類似于對家樂福的戰略性投資,這是不太可能的,畢竟華潤還是國企,總體實力也是非常非常強的,不是簡單的估值和市值。目前的中國的零售格局,就如目前國際上國家間的國家關系,阿里系就是當今中國,意識集中度非常高;騰訊就是美國,相對自由度比較高,實力第一。永輝就是英國,基本就是騰訊絕對跟班與打手。京東是法國,與美國還是有一定聯系,但是大國夢從沒有停息,總不甘于完全受制于美國。沃爾瑪就是德國,還是有實力有自己的一套,當然和美國還是盟友了。華潤萬家就是俄羅斯了。
-
比較贊同,按照劉強東成本、效率、體驗三個維度來衡量目前的無人零售店,無論哪一維都沒有表現出更強的優勢,所以并不看好這些無人零售店。
-
一個非常懂零售的人寫的文章,也許分析的層面不是非常的完全,但核心點到位了。也許未來的發展中,會誕生很多的新的零售模式,只要現有的模式也在不斷創新除舊,所謂的一種模式替代另一種模式就是瞎扯。
-
把互聯網加入到便利店,要看便利店所在的經營場所,如果在閑散農村,初期運用到實際上覺得意義不大,經營主要靠親情化 友情化,這些我深有感受,如果在競爭激勵的二三線城市應該很有效益,做為一個農村銷售終端我是這樣認為的。
-
新零售也好,新業態也罷,新模式也可,最終我們是否可以把經營還原到原點?從戰略到戰術,公婆說的都有道理,關鍵我們經營的載體無論是產品還是服務還是流量,是否能和顧客消費的需求變化趨勢一致?是,成!不是,成不了!
-
如果是阿里來推動這件事的話有戲,對接支付寶:
1、入門人臉識別
2、關聯芝麻信用分
3、支付寶支付
4、結合店內多角度攝像,可以有效控制貨品盜損。
下一步的重點和難點,就是如何捕捉消費者的店內真實消費行為流程,并將數據結構化存儲,以便后續進一步數據分析和數據價值的挖掘。
-
說的大部分是現實情況,但筆者的眼光要考慮全面,不要一味站邊,磁釘、購物袋,防損這些都是企業針對損耗采取的管控措施,國民素質遠未達到筆者的要求;至于筆者提到的服務質量在退步和人員結構變老,這是事實,需要企業去做些改變!~~~~~~
-
模式并沒有問題,除了eataly,美國主流的連鎖超市wholefoods里面也有超市餐飲的部分,做的非常好的是美國東部的wegmans超市, 有100多家店,非常成功.可以做的好, 基于以下理由:
1.成功的例子已經有很多,在國內,比如迪卡儂:賣非常多的細分品類的運動用品,同時他們也會盡可能提供每個品類商店體驗的機會,比如兒童可以在店內試騎自行車,大的獨立店可以有籃球場...,宜家就做的更好,有一層是提供場景體驗,你可以觸摸商品,研究如何搭配,另一層是可以直接購買到商品.現在的餐飲+超市是一樣的道理,只不過是品類不一樣,在食品雜貨這個品類同樣需要/也一定會出現像迪卡農在運動用品品類,宜家在家居品類的零售商,這個是不用置疑的,(是這個品類進化的必然趨勢)是盒馬,還是超級物種,現在還不好說,但永輝的超級物種機會更多.(因為他們有供應鏈的優勢,同時是很多生鮮品類的專家)
2.店內餐飲:自營還是外包,從長遠看應該是自營,可以管控好商品開發,品質,價格,和營運標準。同時可以充分利用食材集采的價格和品質優勢,以及分攤租金的優勢。(短期可以與4/5星酒店聯合經營的方式,或者直接聘請4/5星酒店的廚師幫助建立整個系統,他們在餐廳連鎖運營,品質控制和營運高標準積累了很多經驗和know-how,短期內超市是沒有辦法達到這個水準的。
3.商品部分:不用多說了,就是Costco,Aldi,迪卡農,宜家的自有品牌策略。
歸根到底,模式沒有錯誤,市場競爭和進化的結果就是將品質(商品和服務的品質)和價格做到相對最好的零售商會勝出,因為消費者的就是需要value(最好的性價比)
-
集合店會成為趨勢,其核心仍然是市場細分,但不再僅僅是以品類來劃分,而是以客類來劃分,這也正是商業“以人為本”的回歸與創新……
-
一二線城市已趨于飽和,競爭過于激烈,京東2017年不也開始大力發展3.4線城市了,這是一個趨勢。
-
工商部門就不應該允許與知名品牌相近的公司核名,哪里還有那么多冒牌公司?
-
三只松鼠去電商化所做的探索嘗試為千萬個淘品牌指名了線下發展的道路,這過程可謂艱難曲折,希望三只松鼠能保持創新創意的基因為實體經濟注入新的發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