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整合大師”,是對重慶火鍋人的最高稱謂
2022中國火鍋大數據報告顯示,重慶火鍋門店數近2.4萬家,當之無愧的“火鍋第一大城”。人均客單價為69元,每萬人平均擁有約7.4家火鍋店。
串串、重慶火鍋、烤魚位列前三
“這兩年重慶火鍋變化很大,主要來自于重慶火鍋老板的思維變化,因為要破局”,土貨火鍋創始人告訴餐見君。
過去餐飲人堅持正宗,拒絕改良,做產品做決策都是從自我出發,一招鮮,吃遍天,一個標準模板應用到全國市場;
現在的重慶火鍋,他們更多地去思考,能為消費者創造怎樣的價值,真正去了解迎合消費者需求,創造消費者喜歡的內容......
01
從細分到融合,產品“微創新”
重慶除了是火鍋細分品類(鹵味火鍋/燒菜火鍋/盅盅火鍋等)發源地,這次出行,也讓餐見君見識到了他們敏銳的嗅覺和產品力。
別人用標準化的苕皮,重慶火鍋用現煎現做、比臉還大的手工苕皮;別人用墨魚仔,重慶火鍋多用米湯魷魚、火箭魷魚等網紅單品;別人用黃喉片,他們在形狀上改造,千絲黃喉誕生......
千絲黃喉
一句話總結下來:他們擅長對傳統產品進行微創新,搖身一變,就是網紅大單品,給了顧客打卡理由。
手工苕皮,讓小伙伴眼神離不開它
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重慶火鍋自帶強產品基因和品類創新能力,去年,菜單出現頻率最高的是“屠場”、“鮮切”等鮮字輩兒的,今年,則是各式各樣眼花繚亂的甜飲品。
重慶現在風靡這樣一句話,“不會做甜品的火鍋店,不是好火鍋店”。朱光玉火鍋館、楠火鍋、咖咖火鍋等等,他們一般會專門有個奶茶鋪,出品甚至堪比專業甜飲品店。
重慶火鍋甜品內卷到天花板
好比咖咖火鍋,他家推出了鮮果炒冰,相當出圈,下單后現場炒制,專門有人在門口制作。
火鍋除了細分,還有融合,都是深處紅海中的品牌們的突圍嘗試。
不管分分合合,深究背后,其實都是對消費者深切洞察的結果。
02
從單打獨斗到團隊作戰,資源整合
“產品力,營銷力,設計力,戰略力,這些都是需要很強的團隊去完成!
如果說成都火鍋多以“師徒制、老帶新”抱團前行,在重慶,更多是以資源整合為目的進行合作,好比楠火鍋、鹵校長、萍姐火鍋等,他們背后都有一個“軍團”。
“資源整合大師”,或許是對一個重慶火鍋人的最高稱謂。
夜幕降臨,等位區排長隊
舉個例子,朱光玉火鍋館在成立之初,它的運營者都不是新手,而是由五大金主組成,分別在這個品牌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大芊金創始人負責品牌運營;后火鍋創始人負責廚務;剁椒飯開創者耿歡喜負責營銷;冒椒火辣創始人負責渠道拓展;再加上某供應鏈企業負責標準化成品輸出。
其創始人梁熙桐認為,“餐飲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應該是相互成就的關系,單打獨斗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有效進行資源整合,才能把優勢發揮到最大。”
你可能會發現,很多火鍋品牌背后,都有著一群“聯合創始人”,他們或有自己的獨立品牌,或在某領域掌握強大的資源......
牧哥牛油品牌負責人于翔觀察到,重慶火鍋從最初的純匠人(專注于鍋底風味),到品牌運營(進行門店品牌力建設),再到綜合體驗(門店風格、菜品創新、消費者交互體驗)發展。
在這個過程中,作為重慶火鍋老板,也更多地從自我管理型,向團隊構建及資源整合型進化。
03
用流量思維做火鍋,平臺催生新秀
不難發現,重慶成為網紅城市后,一批網紅重慶火鍋品牌如雨后春筍般成長起來,在抖音、小紅書上形成強大的品牌影響力。
甚至有當地火鍋老板說,“做得好的火鍋多是抓住了流量紅利,而且目前跑出去的,肯定都是充分利用了抖音這個平臺。”
典型代表有楠火鍋、鹵校長、朱光玉火鍋館等品牌。
同樣,他們在產品、場景的創新上,也是用的短視頻流量思維。
興火鍋,開創“火鍋+酒吧”新模式,現場能看到許多高顏值的小姐姐,在店內不同角落拍照打卡,對著餐桌也是一頓猛咔嚓,符合平臺傳播邏輯;
興火鍋
后火鍋,獨特的菜品和場景,吸引許多知名藝人打卡推薦,以及綜藝欄目來錄制節目。同時利用二次傳播,在抖音、小紅書等平臺,擴大影響力。
在小紅書上,“后火鍋”相關筆記有39萬+,在抖音,“后火鍋”相關話題高達1100萬,多方位占領用戶心智......
后火鍋“小破樓”造型
當然,產品和場景并不足以構成真正壁壘,團隊和人才才是決定一個品牌能做多大,能走多遠的核心元素。
04
新老火鍋品牌交替,相得益彰
重慶火鍋經歷了強勢崛起、體系發展、低迷沉寂、外品沖擊到集體蘇醒幾個階段,如今形成了新舊品牌交織,相得益彰發展的局面。
像“老字號”劉一手火鍋,嗅到消費風向,創始人出場直播,打造個人與品牌IP雙重效應;2021年開出全球臻品店,進行了全方位年輕化升級。
劉一手臻品店(解放碑)
再比如德莊,除了擁有成熟的供應鏈體系,還專門成立品牌孵化中心,輸出品牌,有兩種方式,自主創新+合租,每年出品兩個品牌。
不是老品牌風光不再了,而是他們更穩重了,不斷沉淀、深耕,穩固那個屬于自己的時代。
除了傳統火鍋巨頭,近半年時間內,周師兄、珮姐這兩個來自重慶的火鍋品牌,也接連拿下億元級融資,他們對連鎖模式的探索,讓全國火鍋人重新認識了重慶火鍋。
珮姐重慶老火鍋
再諸如萍姐火鍋、楠火鍋、后火鍋等新秀品牌,也給重慶火鍋江湖帶來前所未有的新產品、新場景、新模式。
一口麻辣鮮香,一鍋兼收并蓄。市場下,各大品牌之間經營邏輯差異的競爭,就是市場經濟的重點,而其中的競爭與繁榮,是被一代又一代經營者們的接棒和交接帶起來的。
寫到最后
作為網紅城市,防疫常態化,游客銳減,對重慶餐飲同樣是致命打擊,在這里,每天也上演著“舊人離去新人來”的洗牌與換血。
但作為火鍋“老大哥”,他們一邊夯實本地品牌基礎,進行產品創新,一邊在重慶外開拓新店,加快布局速度,活躍在火鍋江湖的舞臺上。
關于重慶火鍋,您有何見地?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