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崇信燃起了“第一把火”,快遞行業戰事將起?
來源/全天候科技
作者/張超
宣布將接任阿里巴巴集團主席僅8天后,蔡崇信打響了業務沖刺的第一槍。
6月28日,杭州菜鳥總部,2023全球智慧物流峰會會議廳座無虛席,不少人甚至擠在會場過道之間,只為見到一個人——蔡崇信。
不過,當日蔡崇信因出差沒能抵達現場,只是以菜鳥集團董事長的身份通過視頻發聲,為菜鳥確定了新的發展方向。
菜鳥終于決定跳出物流基建數字技術平臺定位,推出自營快遞業務——菜鳥速遞。這也是菜鳥今年重點建設的國內物流業務。
有意思的是,菜鳥速遞避開了通達系主要覆蓋的經濟型快遞,聚焦中高端服務市場,這就不可避免地要與順豐和京東兩家搶食“蛋糕”。
由蔡崇信坐鎮、菜鳥集團CEO萬霖帶隊,那只“菜鳥”不再偏安一隅,想要“壯大”自己,飛得更高更遠;而菜鳥能否在自營業務上更進一步,與順豐、京東一較高下,不僅將影響其上市表現,或將改變中國物流快遞業格局。
快遞市場,新一輪戰事正在醞釀。
1
自營速遞
今年正值菜鳥成立十周年,其面臨的消費環境和競爭局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菜鳥誕生在電商興起之際,其最初目標只是打通國內物流骨干網和毛細血管,搭建起四通八達的物流網絡,更多基于淘寶的電商業務而做。
這是一種區別于京東、順豐的“輕”發展模式,讓菜鳥很快站穩了腳跟;為了解決“最后一公里”難題,菜鳥又打造了菜鳥驛站和快遞柜等基礎設施。
然而十年間,中國電商和物流快遞業高速發展,菜鳥經歷的環境也在演變:玩家數量明顯增加、業務范圍不斷延伸、物流設施逐步完善,市場從商家、平臺主導轉向消費者主導。這就要求菜鳥順應新趨勢給出新策略,自營速遞成為必然。
在國內市場,菜鳥今年重點建設的自營業務產品是:菜鳥速遞。
按照萬霖的說法,菜鳥速遞是順應市場需求的產物,“不斷有商家希望菜鳥開放自營物流能力,隨著菜鳥搭建全國性的干線運輸、轉運網絡,全面將落地配網絡升級為具有跨區域配送、攬派一體的全國性快遞網絡,菜鳥速遞正式推出。”
全天候科技獲悉,該業務歷經六年時間打磨,升級自服務天貓超市的配送業務。最初業務成立是為了解決阿里平臺自營訂單配送問題,隨著電商快速發展和菜鳥物流網絡的完善,這才有了如今獨立豐滿的菜鳥速遞。
據了解,菜鳥速遞由菜鳥雙11物流總指揮孫健擔任總經理,聚焦高質量物流快遞服務市場,喊出了“菜鳥自營、品質快遞、好用不貴”的口號,并承諾在全國近三百城提供晚到、破損必賠,不上門必賠,在途攔截和在途更改目的地等五個服務。
菜鳥提供兼具速度和品質的服務,很明顯是要將自己的落地配能力(即快遞抵達目的城市后的配送運力)開放給更多商家。
上線自營、由輕到重,是菜鳥不得不走的一條路。
在消費回歸理性的今天,菜鳥要想贏回消費者,就不得不回歸履約時效、服務質量等軟實力,而這是依托通達系快遞企業難以實現的,必須親自下場。
更重要的是,過去菜鳥嚴重依附于阿里巴巴的電商業務,而在分拆上市的訴求之下,菜鳥也必須跳出阿里的圈子,放大自己在整個物流市場、供應鏈的想象空間。
2
戰事將起?
盡管目前菜鳥速遞服務對象仍是B端商家,但其品質高端化的定位和業務自營的模式,還是讓不少人聯想到服務品質的順豐和京東,認為快遞市場頭部玩家將卷起新一輪戰事。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22年快遞與包裹服務品牌集中度指數CR8為84.5%,相比2021年的80.5%,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其中,中通、韻達、圓通是快遞業務單量最大的三家企業,市場份額總和已經超過50%,申通、順豐緊隨其后;但在利潤方面,單量較少的順豐明顯超出其它快遞物流企業,位居第一。
放眼整個快遞行業,順豐自成一派,很長一段時間內在中高端市場和時效件方面都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隨著今年其與極兔聯盟,在低價電商件方面的空白也得到了極大填補,業務版圖進一步擴大。
值得注意的是,為保障京東自營配送的京東物流,上市以后也不再閉環運營,開始向更多第三方開放物流配送能力。特別是在2022年完成對德邦物流的收購后,京東物流既提升了零擔物流能力,還拓展了外部客戶。財報顯示,去年京東物流營收達到1374億元,其中外部客戶貢獻近7成。
在菜鳥展露出要搶食快遞中高端市場“蛋糕”的野心前,順豐只有京東物流這一個競爭對手,如今菜鳥速遞的出現讓市場有了新變化。
整個快遞江湖正在告別諸侯割據狀態,形成京東物流+德邦物流、順豐+極兔、菜鳥速遞+通達系三大陣營對峙局面。
各方也都在為這場可能到來的戰事做準備,瘋狂積蓄“彈藥”。極兔從國外市場殺回國內,不僅牽手順豐,還遞交了上市申請,準備公開募集資金;另一邊,今年5月,順豐也被曝出在香港二次上市計劃,擬募資20億-30億美元。
按照阿里巴巴集團此前披露的情況,董事會已經批準啟動菜鳥集團上市計劃,并給出了12-18個月內完成的時間表。“壯大”自己、發展直營業務,是菜鳥在國內市場轉守為攻的一種方式,也是其給投資人創造的新故事想象空間。
只不過,當前企業成本下行空間十分有限,競爭從快遞價格轉向了末端服務體驗、產品豐富度等的較量,長期來看比拼將從國內拓展至國外。這對企業基礎網絡搭建能力、倉配系統運轉效率以及資金流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這場新戰事中,菜鳥已沒有退路。
而蔡崇信回歸阿里巴巴,接過最高權杖,加速變革,能否再借自營業務更上一層樓,在激烈的物流領域殺出一片天,仍待時間的檢驗。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