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曾密切考察中東市場,出海仍在觀望中
來源/36氪
撰文/董潔
大航海時代正在來臨。
Temu的異軍突起讓拼多多在市值上成功翻越了阿里這座大山;字節海外收入占到了其上半年總收入的20%,TikTok正成為新引擎;蔣凡率領下的國際業務,也成為了阿里一眾業務中不多的亮色。
出海浪潮中唯獨看不到美團的身影。巔峰期曾一度位居國內互聯網市值第三的它,如今已滑落到了第5位。
美團何時出海?這個很多人的疑問,如今有了些許進展。
36氪獨家獲悉,去年10月到今年年中,美團戰投海外部負責人朱文倩曾多次到訪中東。知情人士透露,她除了了解當地的營商政策,最核心的就是調研外賣業務的競爭現狀。
5月份,朱文倩連同美團CEO王興、美團到家事業群總裁王莆中等多位核心高層再度到訪中東,并會見了沙特多位王室成員和部長。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到了年中,美團曾一度試圖招聘HRD組建中東團隊,并考慮將首個試點城市落在利雅得,但隨后這一動作被擱置。
“高層意見有分歧。”一位內部人士這樣解釋。目前,美團出海中東尚未決定試點城市、具體業務也未落地,但這一舉動無疑加劇了人們對美團出海的想象。
為什么是中東?
更大的背景是中國與沙特于去年12月簽署的34項投資協議,包括華為、騰訊、阿里、中國建筑、中信資本等多家民營巨頭、央國企都與沙特本地企業簽署相關協議,而美團高層考察中東的時間就在這前后。
為了吸引企業落地,沙特政府曾在2021年推出規定,計劃在2024年1月1日之前停止向地區總部不在沙特的公司授予政府合同,這也部分解釋了為什么美團考慮在利雅得開展業務的原因。
最新的消息則是,沙特宣布為將地區總部遷至利雅得的公司提供30年的公司所得稅減免。一位常年混跡中東的投資人告訴36氪,“這就是要從其他中東國家搶人、搶企業,尤其是阿聯酋”。
過去多年,因為更完備的基礎設施、更高的人均GDP水平以及更友好的營商環境,阿聯酋首都迪拜一直是中國企業出海中東的首選。
中東主要國家地圖
世界銀行數據顯示,阿聯酋2022年的人均GDP為5.4萬美金,在所有中東國家中高居第三,僅次于卡塔爾和以色列,而沙特2022年的人均GDP為3萬美金。阿聯酋9%的企業所得稅稅率,也是世界上最低的企業所得稅稅率之一。據悉,美團內部就曾把迪拜作為落地中東的優先試點城市考慮。
以迪拜的外賣市場為例,如果美團進入,遭遇的競爭對手主要有三個Talabat、Careem 、Deliveroo。Deliveroo也是美團在香港的主要對手之一,號稱“英國餓了么”。
Talabat 背后則是 Foodpanda 的母公司Delivery Hero,這家德國外賣巨頭早在2015年就開始布局中東,并先后收購了中東本土外賣平臺Talabat、Carriage 以及印度外賣平臺Zomato的阿聯酋業務,阿聯酋70%的外賣平臺市場都由Delivery Hero吃下。
2022年 Delivery Hero的營收達到了85.7億歐元(約合670億人民幣),相當于美團同期的30%,但同樣處于虧損狀態,2022年全年凈虧3億歐元。
但相較于國內,中東市場的外賣客單價更高,普遍在200人民幣(美團Q3外賣AOV為49元)以上, 因為外賣的UE(單位經濟模型)與客單價高度相關,所以中東相對更加適合外賣業務的落地。中東及北非也是Delivery Hero全球表現最好的幾個地區之一,已占到其營收的三分之一。
之所以尚未落地,有知情人士透露,“內部的擔憂是,中東市場的外賣單量和增速是否值得做,以及能否短期內盈利。尤其考慮外賣是個重線下、強履約和執行的業務”。
據Statista的數據,預計到2026年,僅阿聯酋的外賣市場規模將達到27.9億美元(約合200億元),用戶數量將達到550萬,但對比國內仍不在同一數量級——2022年美團外賣的GTV逼近9400億,交易用戶數量則到達了6.78億。“你很難想象這能多大程度撐起美團的估值想象”,該知情人士表示。
在此之前,美團也曾傳出要收購東南亞外賣品牌Foodpanda,但隨后選擇放棄。“團隊仔細研究過,Foodpanda的東南亞業務很難盈利,客單價太低,而且訂單增速增長緩慢”,一位美團戰投人士告訴36氪。
王興曾在多個場合表示,“在海外業務拓展方面,公司會保持謹慎的態度”,但他也認為“全球化是絕對的必須,也是巨大的機會”,在三季度的電話會上,王興再次透露,公司不排除尋求海外增長的可能。
從結果來看,美團近幾年的全球化布局的確非常謹慎,除了早期推出的海外住宿業務,其他的動作基本都以投資展開,而非親自下場。
2018和2019年,美團兩次投資印尼網約車獨角獸平臺Gojek。該平臺是東南亞市場領先的超級App平臺,提供打車、送貨(食品、包裹、雜貨)、在線支付和金融服務等服務。在此前,他們還參與了印度外賣平臺Swiggy的1億美元融資項目。前不久美團還與全球在線酒店預訂網站Agoda達成深度合作,以為中國游客預訂海外酒店提供服務。
選擇主營業務與自己相似的企業,是美團過去投資出海標的的核心邏輯。但相比親自下場它的勢能更低,無法在市場上激起更大的水花。直到今年5月,美團旗下外賣平臺KeeTa在香港上線。
9月19日 KeeTa九龍港島都叫到
“這是美團外賣出海走出的第一步”,王興此前也明確表示,香港因與內地的文化、餐飲習慣相似,適合作為境外業務的首發地,為未來進軍國際作準備。截至今年9月,美團外賣KeeTa已覆蓋整個九龍區,并擴展到對岸港島,在中西區、灣仔區和東區均開通服務。
但內部人士透露,美團對于這一業務給予的資源并不多,并不抱太高的期望。因為配送費高、配送速度慢、再加上線下餐飲發達,香港用戶使用外賣的意愿并不高。
大數據分析平臺Measurable AI的報告顯示,KeeTa在登陸香港的一個月內,曾拿下所在區域兩成的市占率,但隨后開始下滑。不過這和當地主流外賣平臺Foodpanda(64%)及Deliveroo(36%)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但這是美團不得不做的選擇。
年初至今,美團的股價跌幅超過了50%,表現遠遜于同期恒生科技大盤指數。除了抖音帶來的沖擊,主要原因還是經濟萎靡對外賣潛在增速的沖擊,以及以美團優選為代表的創新業務表現拉胯。
剛過去的Q3,美團的新業務虧損仍然高達50億元,這讓投資人逐漸失去耐心。多位投資人都表示,現在新業務對美團的整體估值貢獻為負。相比之下,它的競爭對手多多買菜如今已幾乎可以做到盈虧平衡。這個曾被王興寄予厚望的美團新增量,推進至第4年,已漸露疲態。
下一個增量在哪里,顯而易見的答案就是出海。
但相比電商,外賣的業務模式天然不夠規模經濟,這意味著美團需要極高的運營效率才能保證盈利,這個時候選好落地城市極為關鍵,這也是美團現在遲遲沒有出海動作的原因。
更重要的,眼下的美團現金流并不充裕。Q3美團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只有112億,期末的現金以現金等價物251億,在國內仍需與抖音刺刀見紅、低價補貼推高外賣訂單增速外,美團能拿出來的用于海外業務拓展的資金并不多。
但正如金沙江創投創始合伙人朱嘯虎所說,“出海能力定義了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天花板。”在這個大航海時代,美團似乎沒有退路。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